有数字表明,农村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20%,就会给全行业带来1200亿元以上的销售额
力诺瑞特审时度势,率先在全国开展了无界服务模式。力诺瑞特也在2007年就投巨资升级了 CRM 客户服务管理系统,随后又实施了太阳能金牌服务村村通服务,为用户的太阳能进行维护、维修,并明令禁止各级经销商将售后服务作为盈利手段,严格执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宗旨,定期开展巡回保养、维修服务。
有关太阳能行业专家表示,生养分离怪圈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被淘汰,而下乡后服务时代无界认养的服务模式亟待被有效推广。无界服务模式通过对孤儿品牌免费进行体检、维修等认养服务,让近千万农民家庭从中获利。以皇明为例,2680个服务中心形成了多层交叉的服务网络。力诺瑞特之所以能够推行此模式,与其本身的服务领导品牌定位密不可分。消息来源力诺瑞特。
乱世英雄:无界认养领航下乡后服务时代赵氏孤儿尚有程婴得以抚养,而放眼太阳能行业,孤儿品牌无处不在,成为孤儿就失去了后期被抚养的权利了吗?乱世出英雄,解决下乡后服务时代生养分离现象,必须有一个大品牌站出来实行无界认养。能生不一定能养,大批的作坊式企业如火如荼的演绎着我的市场我做主,却也面临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严酷考验。目前光伏产业下游需求的增长速度与危机中复苏的需求增速同步。
而且,奥克股份IPO后,募集资金在全国布局切割液产能,哪里有环氧乙烷出产,其就临近设厂,锁定原料供应,同时缩短与下游客户间的运输距离,可见未来毛利率反有提升空间。而且,碳化硅的技术壁垒相对较低,新大新材自身便纠结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官司。市场地位差别对于恒星科技和奥克股份,从技术成熟度和市场地位比较:切割钢丝有高技术壁垒,恒星科技经过1年时间研发,刚刚进入该领域。在钢帘线领域,恒星科技是贝卡尔特和兴达国际的技术追随者,一旦其产品达产,行业价格战也随之而来。
据电池厂商反映,奥克股份辽宁本部的切割液经上千公里运输至江苏,比江苏当地小厂的价格略低,可见其成本控制能力。目前,比利时贝卡尔特占据切割钢丝龙头地位,市场占有率60%以上。
晶硅切片领域中的耗材产品也具有味精的属性——各种耗材产品在硅片生产成本构成中均不到5%。30%是其切割钢丝项目投产后正常的毛利水平,随着国内技术成熟度的提高,产品成本基数及毛利率有望继续双降,届时吨毛利值将进一步下降。成本由高到低依次为切割钢丝、韧料碳化硅、切割液。受访的大型晶硅电池生产商均存在回收切割废液的行为。
2009年9月,曾与文章探讨了氨纶、染料、印染助剂这些号称纺织工业味精的产品在经济危机复苏中的弹性。反观奥克股份,为了保持70%的市场份额,其以牺牲毛利率为代价,在切割液市场爆发性增长中,首先垄断市场。而兴达国际与恒星科技有相同的钢帘线技术背景,其用两年自行研发切割钢丝技术,至今却未获订单,可见投资该行业的技术风险。而奥克股份拥有20年环氧乙烷衍生品研发背景,经过两年时间率先研发出晶硅切割液,并最早获得无锡尚德的认可,目前市场占有率在70%左右,大型晶硅电池厂商已对其产品耳熟能详。
因此,以静态毛利水平给恒星科技未来估值不合适。在行业复苏背景下,多晶硅切片耗材领域的上市公司基本面应被看好,只是还要对各种耗材及企业仔细甄别。
文中论及上述观点并指出这一逻辑可以在其他产业中得到复制。从稳健的角度出发,奥克股份切割液的成长性已锁定,其将与晶硅电池增长率保持一致,而恒星科技在技术成熟情况下才能开始与龙头企业抢夺市场。
硅锭切割可使用金刚石切割线,但其不影响切割钢丝和切割液的需求,只是在切割钢丝上将刃料碳化硅换成电镀金刚石,切割时依然需要切割液降温并带走粉末。对刃料需求影响最大的是厂家的消费行为。还有一种切割方式为金刚石切割线切割,但由于产品直径为250微米,超过切割钢丝两倍,多晶硅损耗较大,而且会在晶硅片表面留下线痕,导致晶硅电池片转换效率低下,其仅能运用于硅锭粗加工领域,不符合硅片切割要求。目前光伏产业下游需求的增长速度与危机中复苏的需求增速同步。毛利前景迥异再看毛利。根据中报,其切割液毛利率仅为14.27%,下降空间已经不大。
但恒星科技自己却有更清醒的认识,根据其11月11日公告,新上1.5万吨切割钢丝项目投产后的销售收入10.3亿元,可得其预计产品售价为6.8万元/吨,即便毛利率能够维持50%,总计2万吨产能,毛利也仅6.8亿元,与11万元的售价相差甚远。行业景气中的某些子行业,由于具有短生产制造周期、高行业集中度、高开工率、轻易提价这些性质,使得该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具有高弹性。
调研得知,其目前尚未获得大型晶硅电池厂商的认可,甚至有厂商表示并不知晓该公司产品。需求增速不一对于硅片切割,目前世界上广泛采用多线切割技术,其原理是将切割液与刃料混配后,喷洒在非常细的切割钢丝上,通过切割钢丝高速运动,达到切割效果,同时切割液带走切割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细粉
昨天,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与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已完成设置于杜邦太阳能位于深圳光明新区生产基地的屋顶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约1.3兆瓦,安装于主厂房约23000平方米的屋顶,每年可发电148万度,是国内目前面积最大的单个屋顶型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该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imPaull称,不出两三年,他们生产的太阳能板产生的电力就可以同从电网购电相竞争。李维斯(Levis)牛仔裤就是当时年轻人李维斯·斯特斯为淘金者而设计的工作服。淘金热早已成为历史,而李维斯品牌却仍世界著名。GTSolar行销副总裁ScottKroeger告诉记者,虽然国内有些多晶硅铸锭炉生产商的数目增长得很快,但是,他们大多要参考我们的产品,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市场上居于主要地位。
文中提到的美国太阳能企业中,有几家占领中国市场大块份额,甚至在细分市场处于独霸地位。的确,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把中国推上了全球第一大光伏生产国的交椅,可是罩在交椅上的是光环还是浮云呢?为避开与中国太阳能制造业直接碰撞,美国一些原本想进入太阳能电池制造的公司大多更改战略方向。
美国分析师梅塔指出,即使中国制造出来的太阳能板最终主宰了美国市场,太阳能板安装领域创造的就业机会要比太阳能板制造领域高出3倍。美国的GTSolar公司占据了中国多晶硅铸锭炉的绝大部分市场。
GTSolar在上海设有工厂,在北京有办事处,上个月公司把新的亚洲运营总部设在了香港。技术创新是这些公司最大的赌注或资本。
该公司常出现未来两三年产品都被销售一空的情况。阳光中几朵争艳的花 只有11名雇员的美国Stellaris太阳能公司或许不似前面提到的几个业界巨头那么声名远播,但是它的目标却貌似更宏大:通过技术创新重塑太阳能行业未来。塞维LDK、中能,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天威太阳能等公司都是GTSolar的客户。这可能让美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千家万户。
这些企业所需的高纯度硅绝大多数从国外进口。公司近期的财报都是英文和中文双语的。
还有多家公司正在寻求不同的技术创新,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场面。上个月,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州的技术调研和分析机构绿色科技传媒公布了全球15家最成功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中国占了8家,而且还有3家跻身前4名。
创新成为美国的核心战略,美国公司把技术或设备出口到中国,并在本土创造高收入的就业机会。中国企业多集中在太阳能电池制造等下游环节。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敌众我寡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